叶圣陶先生说:“教育是什么,一句话,就是要培养好的习惯。”谈到孩子的教育,所有爸爸妈妈都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与关爱,但有时并未必能找到适合的教育办法,反而事与愿违。不如大家和孩子多点交流和交流,培养他们形成好的生活和学习态度,让爸爸妈妈和孩子可以一同成长。
1、生活习惯培养从小处着手
目前大部分孩子作为独生子女,在家万般溺爱,生活上我们的事不只自己不会做,无论做什么事还都要有人陪着,叮嘱着,尤其是在学习上。怎么样改变如此的近况也成了每一位父母头痛的事。父母要改变自己对孩子的包办,改变孩子的依靠心态,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要培养和强化自己。
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做的事情,父母绝对不要代替,就算他做得不够好,一次做不好,就教,教两次,教三次——总会有做好的一次,这个时候,作为父母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。除此之外要让孩子根据作息规范起床。早饭要吃饱,并杜绝给孩子零用钱去购物吃的习惯。晚上早一点睡觉,少看电视。这个时候的父母不只要起督促监督用途,还要以身作则,才能起到加倍的成效。
2、自理能力培养一刻不放松
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,第一要教孩子认清我们的物品,作为父母大家还要教孩子掌握整理我们的物品,掌握扫地、擦桌椅等小家务,让孩子们坚持自己天天着装、吃饭、洗碗、叠被、整理学习用品,还要掌握给长辈们盛盛饭、倒倒茶水、扫扫地等等,如此日复1日,孩子们的自理意识就会不断加大,自理能力也会不断提升,还能让他们了解要孝顺长辈。大家还要给孩子一个和谐安宁的家庭环境,让他们在心理上有安全感与幸福感。
3、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
小学时期父母为他们拟定一些高效学习计划和规范,他们也会非常认真的完成。目前有些父母常常说我们的孩子写作业时磨磨蹭蹭,不专心,可能是有的父母在孩子们写作业时没给他们一个安静的环境。给他们一个独立考虑的空间,让他们培养独立学习的习惯,保证他们能有充沛的精神去学习。还要积极主动地和学校联系,能随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,让老师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习惯,要和老师的教育维持一致。联系多了,就能防止在教育孩子方面走弯路,准时纠正孩子一些不好习惯的培养。
总之,在未来的教育中,还要让孩子在实践中磨练自己,形成自信和不畏困难的好品质。还要认真剖析孩子的身体、心理素质的弱点。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,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要让孩子们健康成长,做爸爸妈妈的要身教重于言传,做孩子们心中的好榜样。